当前位置:X小说>武侠修真>摄生记> 第十二章 重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章 重拾

吃完午饭,周淑芬塞给徐山五十元钱,她自己留在小姨家帮忙收拾。

徐山明白,跟在外公身后溜达回到了外公家,也就数百十米外。

三间瓦房,外公与舅舅一人住一间,堂屋里有灶头,有餐桌,一把竹躺椅,还另堆了些杂物。

周荣全在椅上躺下,笑眯眯地看着外孙去桌上拿了自己的卷烟盒过来,接过之后,开始裹烟丝。

徐山将母亲给的钱也递了过去,微笑道:“外公,妈给您的。”

周荣全点头,示意他放在自己兜里,点燃了卷烟道:“山儿,外公看你没以前跳脱了,这是好事啊。”

徐山记忆里从来就没受过外公言语的夸奖,很有些惊喜。

记得有一年,母亲去山城治胃病,外公过来带他和小妹,二哥被人欺负,他帮二哥出头,把别人孩子打伤了。对方家长找上门,外公陪了钱,也没骂他,只默默地把他获得的满墙奖状撕了。

徐山心里明白,老人家吃了一辈子的亏,学会了守拙藏拙,自己前世一辈子,性格开朗飞扬,外公虽然不说,估计这一点是不喜欢的。

周荣全继续道:“你懂事,外公很开心,现在上学了,要安心读书,莫惹是非,知道吗。这天下啊,迟早都还是读书人的。”

经历过,失去过的人,方明白人世间最难得的是老人家的叮零,听一句,少一句。

徐山狠狠地点头,搬张凳子靠外公坐下,看他吐出的袅袅烟雾,有些失神,居然缓缓睡着了。

半饷,周荣全把徐山拍醒,慈祥地道:“山儿,外公写字,你来看都识得几个?”

徐山暗笑,怕他还写不出自己认不得的字,不过,得好好演戏,莫吓着老人家。

餐桌就靠在窗下,堆砌了不少纸张,笔筒和砚台齐全,砚台里尚有未干的墨。

周荣全将徐山扶在桌边的长凳上,自己向砚台里滴了许水,随意润笔,略微思索,写了白居易的《古原草送别》。

徐山前世自发地练过一段时间毛笔字,是临的贴,没练出过名堂,不过辨别力还是有的。

周荣全写的是行书,字体飘逸而不失刚劲,抑扬顿挫处,可见粗犷和凛冽,应该是边疆的军旅生涯影响,骨子里另有豪迈洒脱。

他暗自点头,在周荣全写完“春分吹又生”之句后,先惊讶,后愕然,最后羞愧。

只见后面还有:“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徐山知道这应该是全诗,自己记得的只是前四局,要是麻子在这里估计又会嘲笑自己的大学生身份。

周荣全写完并没有署名,转头看向外孙,见他若有所思,微笑道:“三娃子,认得几个字呢?”

徐山的害羞是真的,话是假的:“外公,我就只认得上、火和又三个字呢。”

其中的“一”字是大写的,他还是回避了。

周荣全慈祥地摸了摸他头,逐字逐句给他读,并解释意思。

徐山十分感叹,国家未来的教育改革不可谓不成功,大学生多了很多,但是,传统国学却被抛弃了。现在外公这样一个乡村野夫,如何不能比之未来的所谓学者。

想到这里,他忽然灵机一动,自己不是正在寻找一个修心的方法么,书法不就是解决之道么?

徐山记得,要写好毛笔字,就是耐心与持之以恒,当你沉浸在其中时,自然心无外物。

他越想越兴奋,对周荣全说道:“外公,你教我练毛笔字吧。”

周荣全是内心有沟壑之人,历经家国的巨变,看淡了人情世故,只心寄情于山水,渔樵耕读,就此终老。

如今听得小外孙忽然对书法感兴趣,有些意外,也有些欣慰,拂须长笑。

徐山想学,周荣全自然愿教。徐山有基础,周荣全觉得自己这外孙悟性高;徐山如今一心向道,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行方法,对有外公这个民国书生传授非常珍惜。

从站姿到握笔的方式,点横撇捺,圆笔方笔,藏锋露锋,祖孙二人十分相合。

周淑芬过来时,看到自己父亲与儿子其乐融融,也不打扰,暗自流下开心的泪水。

直到下午四五点左右,徐燕燕在背篼中哇哇哭叫才把二人惊醒,徐山发现手腕酸痛,轮了手臂缓解。

周荣全一股脑地给徐山灌输了基础知识,意犹未尽地道:“今天就到此吧。”

他转头对周淑芬道:“山儿悟性很高,以后就让他好好练字。”

周淑芬知道父亲是说一不二的人,点头称是。

周荣全接着安排,叫她待会就从自己这里带纸张、毛笔和墨水回去,还把前面徐山塞进他兜里的五十元钱交给她,道:“你一片孝心,我晓得,我的脾气,你也晓得。我什么时候要过你们的钱?拿回去,多给娃儿们买点吃的,我看山儿这场病还是有些遭罪,没以前身体好了。”

他看周淑芬眼睛又红,瞪道:“马尿忍住!出息!”

接着语气缓和了些,叹道:“光华不在,家里有啥重活带话过来就是,你,你也是个苦命的。”

周淑芬眼泪扑索扑索往下掉,徐山看气氛有些悲,主动改换话题道:“外公,我回去怎么练啊,你拿个字帖给我呗,还有,我还没砚台呢。”

周荣全拍脑笑道:“老了,是忘记了。不过我这砚台你先别惦记,回家就用碗就是,等你哪天练好了,外公奖给你。”

说话间进屋拿了薄薄一册,上书《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帖子。

在徐山差点读出来的时候,幸好周荣全打岔,不然露底了,他道:“山儿,现在你还不认识上面的字,先就练习一个永字。”

他边说边写了一个楷体的“永”,此时徐山尚不懂颜筋柳骨,只感觉干净利落,清净方正。周荣全指着这个字道:“此为永字八法,具备楷书一切基础,书圣王羲之所传。书法一道,在于持之以恒,所谓三天不练手生,能不能练出来,就看你自己的坚持。”

这般嘱咐完,母子三人必须回家了,毕竟还有十里山路。

回到家里,发生了一件趣事。家里养的一头猪受不了饿,居然从猪圈里跳了出来,把院子边的一洼菜地拱得乱七糟八。

这就是农村的麻烦,很难离得开人,无数的琐事把人栓在那里。

还好有邻居刘婶帮忙,终于弄回了猪圈,但是也把两个妇女累得够呛,满身猪粪气味。

周淑芬十分过意不去,将家里给麻子准备的两瓶酒送给她,正好感谢她推荐蒋麻子给徐山治病。刘婶假意推辞一番,兴高采烈地回去了。

周淑芬要先收拾牲畜,徐山主动去做饭。灶台高,就拿凳子垫了,就是几十年没用过柴火,有点手忙脚乱。

当饭菜端上桌时,周淑芬又再一次感动热泪盈眶。虽然农村的孩子当家都早,但看着儿子稚小肩膀,满脸的烟灰的对她微笑,心酸、自豪,各种情绪还是爆发出来。

徐山自己没当回事,对于结个婚的男人来说,这确实小菜一碟。

是夜周淑芬早早地哄徐燕睡了,徐山开始书法的练习。

端正身姿,握笔如卵,屏气凝神,一笔一划,完成了第一个永字的书写。他对比外公的字,自然知道自己写得有多丑陋,笔画不直,撇捺不起。

成熟的心理使他没有气馁之意,自我解嘲,万事开头难,何况自己现在儿童的手臂,持笔运笔本就有困难。

就这样,徐山过上了苦修的日子。

早晨醒来就躺着先练习阴符术,然后起床练习一小时的书法;课堂上琢磨书本上字体的构架;睡觉前又练习一小时的书法,然后阴符术,一般都会在练习中入睡。

这般过了月余,天气渐凉,徐山笔力见长,写出来的字体已有模样。

他也不再拘泥于练习永字八法,试探练习柳公的《玄秘碑帖》。

一日早晨,他被母亲进屋换醒,忽然欣喜若狂。

他本来正在练习阴符术,平日练习时人是朦朦胧胧,外界的反映却是很清楚的,一般在听到山湾对门伯妈喊二哥起床的声音传来时,就起床,不需要母亲喊唤。

但是这一次,他确认自己并不是睡着了,却没被外面的声音所扰。那么,他终于完成了一次所谓“意守丹田,万念俱灭”!

他努力回想其中的感觉,怎么也想不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或许这本就是应该的感觉,空荡荡,似有还无。

这一次他都没时间练字,整个早晨都在兴奋中,周淑芬看他傻笑,还问他是不是捡到钱了。

成功是成功之父。有了突破,徐山更加坚定练习书法的道路。

他字越来越好看,有时候都忘了是在为修炼而练字,完全沉浸于其中,琢磨如何能写得更有力,勾画转折如何才更流畅。

甚至他都觉得时间不够用,每日上学浪费了太多时间,恨不得全部拿来练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