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端坐上方,摸着光滑的白纸,心中越发欣喜,扶苏所言得到仙人指点,更是相信大半。
长生之术有望!
当这个念头从嬴政脑海里冒出来,就像野草一样,疯狂生长。
原本卢生的逃亡,已经让他有些心灰意冷,但现在,扶苏又让他重燃起了希望。
既然仙人真的存在,那么长生不老未必不可以。
眼前的白纸,就是仙人存在的明证,没有仙人指点,嬴政怎么都不相信扶苏能造出此等奇物。
“扶苏,说说你的第二条计策。”
“父皇,这是儿臣的第二条计策,请父皇御览。”说着,扶苏从怀中拿出一张白纸,恭敬地转呈给宦官。
嬴政略微细看,只见白纸上的一篇文章之中,花满了句逗,便立即领会了扶苏的意思。
过往公文发至地方,往往是连成一片,如何断句,如何解释,全看地方官吏,倘若其中有奸人作梗,自然,百姓不能明知朝廷政令,更会对朝廷生出诸多嫌隙。
若是过往,扶苏拿出这么一个办法,那是毫无作用。
因为竹简又笨又重,为了简便和节省,只能继续保持原来的样子。
但如今,白纸的推行势在必行,这句逗便有了用武之地。
有了此法,那些奸人想要妖言惑众,便是难上加难!
当那张写满句逗的白纸在朝臣手中转了一圈,大臣也在底下议论纷纷。
朝堂正中,扶苏侃侃而谈,蒙毅发觉,今日的扶苏与往日形同两人。
李斯也在暗暗打量,扶苏今日的表现,着实让他有些措手不及。本以为扶苏会为儒生出头,却没想到,这道茬扶苏根本没有理会。
以致于所谋划的一切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面,毫无用武之地。
难道自己的选择真的错了?
想起贪玩成性的胡亥,看到朝堂之上谈笑自若的扶苏,李斯生平第一次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做错了?!!
嬴政双手放在袖间,问道:“丞相,你认为扶苏此策如何呀?”
李斯心头一震,当即道:“臣以为,扶苏公子此策甚好,如能推行,当能大大减少奸人曲解朝廷政令,惑乱黔首。”
扶苏看到李斯表示赞同,立即拜道:“启禀父皇,儿臣虽蒙仙人指点,但才疏学浅,所提意见多有不足缺漏之处,儿臣听说,丞相乃是当代的书法文学大家,依儿臣之见,此事若是交由丞相处置,定能尽善尽美。”
嬴政惊讶的抬起头,看了一眼扶苏。这什么时候扶苏和李斯搅在一起了?
不过看到李斯的神情,嬴政也立即明白,这只不过是扶苏一次单方面的示好。
扶苏说的没错,李斯的确是秦代的书法大家,写的一手漂亮的小篆,这也是为什么小篆迅速取代大篆的原因。
嬴政微微点头,对扶苏的做法很是满意。道:“丞相,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扶苏,你还有什么计策?”
“父皇,这第三策,儿臣请父皇体恤黎民,嘉恩百姓,请除诽谤令。”扶苏说完,立即跪拜在地,头也不敢抬。
扶苏话音刚落,廷尉最先站了出来,道:“陛下,臣以为不可。”
嬴政看着扶苏的眼神也有些变了,猛然醒悟,之前扶苏所做的只怕是都为了此事做铺垫。
除诽谤令,那那些犯事的儒生术士如何处置?难不成统统都放了?
倘若如此,廷尉第一个不答应,身为主管刑狱的九卿之一,在这种事情上都要让步,那他这个廷尉还是趁早回家自尽吧!
而淳于越则是面露喜意,觉着扶苏还是向着儒家的,除诽谤令真的下达,那么儒生不仅不会死,反而会让儒门更加壮大。
扶苏察觉到朝堂上似乎又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气氛,立即道:“廷尉,请听我一言。”
廷尉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扶苏不以为意,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博得这些人的好感,不是那么容易的。继续说道:“儿臣所言除诽谤令,仅针对乡野之间不识一字的农夫,那乡野农夫不识一字,对于朝廷法令不明就里,再被一些用心险恶的奸人引导,故而容易对朝廷产生怨恨。”
“其根源不在农夫,儿臣以为,应让这些农夫畅所欲言,然后由地方官吏进行解答阐述,倘若不让这些农夫议论,又如何疏导这些被蛊惑百姓心中的议论?儿臣以为只有在不断解答百姓内心的疑惑,才能让法令深入人心。”
“其二,儿臣认为,朝廷法令传至地方,必然有所缺漏,百姓议论,地方官吏呈报上来,亦可拾遗补缺。”
“而那些明知故犯的奸人,儿臣以为,当严惩。”
嬴政端坐上方,轻捋胡须,眼睛时不时地盯着扶苏,今日扶苏的表现实在是太不寻常了!
对于自己这位继承人,嬴政是恨铁不成钢,嬴政始终觉得扶苏性子太过仁厚,对待下属太过宽仁,这样的扶苏,自己又怎么放心将大秦社稷交付给他?
性格宽仁的扶苏岂不是要被那些官场老油条耍的团团转?万一再被那些六国余孽暗中蛊惑,这大秦的社稷岂不是顷刻间分崩离析?
嬴政本来已经打算将扶苏踢到驻守边塞的长城军团去磨炼一番,可看今日扶苏的表现,又让他变的有些犹豫。
除诽谤令,看似仁义,但这不过是对那些终日劳作的黔首而言,而对那些奸人,可就是绝户计。
廷尉正欲开口,丞相李斯已经抢先一步说道:“扶苏公子所言甚是,臣以为甚好。”
李斯这么一说话,廷尉出言反对的心思因此生生的被打断了!
丞相乃百官之首,尤其是李斯在此时,是一位实权丞相,嬴政对于李斯也是格外的信任。
廷尉没必要在这种地方和丞相顶牛,而且,刚才扶苏所言,似乎也是不错的嘛!
“众位爱卿,以为扶苏所献三策如何?”
蒙毅最先拜道:“臣以为公子扶苏所言三策,利我大秦千秋万代,恳请陛下恩准。”
所有朝臣立即跟进,拜道:“臣等也请陛下恩准。”
嬴政站起身来,道:“既然众位爱卿都认为妥当,就照令颁布吧!不过,这除诽谤令于我大秦社稷稳固密切相关,汝等以为可由何人来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