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奸佞> 第11章 关公面前耍大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关公面前耍大刀

张家,祖祠

老太爷一脸阴沉的坐在主位上,二老太爷同样一脸阴沉的坐在旁边,剩下的几位老太爷分坐两旁,其中八老太爷非常的狼狈,也一脸的愤怒。

张忠则是一脸无所谓的站在中间。

见张忠到了这里还这么哼,八老太爷恶狠狠的道:“张忠,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列祖列宗面前,你竟然不跪!你这是不孝!”

张忠冷冷一笑:“既是列祖列宗,你又凭什么能坐着?是不是你更不孝!”

“你……”八老太爷被张忠的一句话给堵的差点噎死。

七老太爷这时候站了出来,他眯着眼睛看着张忠道:“哼,不过是在外赚了些钱,就敢欺辱宗亲,甚至在祠堂撒野,当真畜生不如!”

“呵!”张忠气乐了:“畜生不如?还真敢说啊!我还没去找你,你就自己蹦出来了,好,很好!”

说罢,张忠一翻手,一本账本出现在了手里,一边翻账本,张忠一边道:“我以前不知道宗族这边是谁在负责宗族的财务,回来之后我才知道是你们七房,自三年前,宗族每年从我哪里取走十万匹丝绸,一匹丝绸的价格是三两银子,运费甚至还是我出的!”

“也就是说,你们哪怕是原地转手,一年都能纯获利三十万两银子!”

“咱们老张家,一共有八房,平均一年下来,没房的收入,至少三万两银子,我们四房的,这笔银子从来没领过,都是我单独给的,也就是说,三十万两银子,是你们七个房头分了,那就是每个房头有四万多两!”

说到这里,张忠对着三老太爷一拱手:“三爷爷,敢问你们三房这几年,一年分多少两银子!”

三老太爷的脸已经彻底的黑成了锅底。

还不止三老太爷,大老太爷的脸也黑成了锅底,五房的长子张准、六房长子张冾,都目光不善的看向了七老太爷。

七老太爷的脸则是煞白煞白的,别说四万两了,大房和三房这三年从他手里领走的银子,加起来,连一万两银子都没有,五房和六房也是加起来都没一万两银子。

七老太爷求助的看向二老太爷,二老太爷立刻就在心里骂娘了,你他娘的看我做什么啊!

把头一撇,二老太爷看向了一旁。

七老太爷又把目光看向了八老太爷,八老太爷虽然心里骂娘,但他不能不站出来说话,因为这银子,他拿的最多。

所以他只得道:“账不是那么算的,倒手确实能赚不少,可能咱们周围能吃下那么大一批丝绸的人,根本就没有,就算有,他们也不可能出到六两的价格,六两是零卖的价,绝大多数的货,都是咱们自己运到山西、陕西、河南去发卖,大哥、三哥,你们也应该清楚,在外做买卖有多不容易,要上下打点不说,有时候甚至还有性命之虞,就好比去岁,谁能想到山西、陕西、河南会地龙翻身,咱们的货一下子就全砸在那里了,别说本钱了,送货过去的人,到现在还没回来,生死不知!”

八老太爷这么一说,老太爷和三老太爷以及五房六房的人,脸上的表情有了不少的缓和,毕竟八老太爷说的也很有道理,在外行商,不像在家里,本就是大不易之事,再遇到点什么意外,或者有‘强人’拦路,说不定连性命都得陪上。

一时间,祖祠里陷入了沉默当中。

“呵!”

突来的笑声,一下子就打断了这沉默,只见张忠脸带不屑的看着八老太爷道:“这大概是我这辈子听过的最好笑的笑话!你难道不知道,我在杭州最大的产业是什么吗?白痴,就是丝绸!”

八老太爷的脸一下子黑了。

张忠冷哼了一声道:“咱们往西走一百多里,就是周村,周村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产地,那里丝绸大户不说上百家,起码也有几十家,他们丝绸,甚至远销过波斯,哪怕是现如今,也一直控制京师、河北、山西、陕西甚至关外的丝绸买卖,不说多了,能吃下十万匹丝绸的,起码有十户!”

“你知道他们自己的丝绸,成本是多少吗?四两八钱!”

“你知道他们贩到黄河以北各地的丝绸,售价是多少吗?六到八两不等!”

“如果是贩到关外,价格就会翻一翻!”

“如果胆子再大一些,从河套一路往西,每多走出百里地,价格就能涨多一两!”

“我再和你说一个事儿,你恐怕还不知道周村的那些丝绸大户,已经连续数年不产丝绸了吧,他们所有的生丝,全都卖给了我,因为他们自己织出来的丝绸,根本就卖不出去,他们这些年只卖棉布!”

“他们卖的丝绸,全都是从我那里拿的货!”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我的丝绸不仅便宜,而且还都是最上等的货,都是供给宫里那些贵人和陛下用的,且我自己产的货,除了供给宫里外,其他的都卖给了西洋诸番,大明根本就没有多少我的货,周村那些丝绸大户,都不用贩到关外去,单只卖到京师,就能有一倍以上的利润!”

“你手上每年的那十万匹丝绸,只要随便透点消息出去,就会被人哄抢!”

张忠这话还真没撒谎,也没做任何的夸大,为了防止把南方那些丝绸大户逼急了眼,他的货,除了供给织造局之外,其他的绝大部分都卖到了海外,剩余的货,除了自己店里留一部分之外,都给了山东周村的丝绸大户,为的,也是不想那些丝绸大户联合起来找青州张家的麻烦,因为那些大户一旦找青州张家的麻烦,最终都会落到他的头上来,可他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处理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

“你还跟我面前,大言不惭的讲你的生意经,当真是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死字不知道怎么写!”

“别说一匹六两银子,你就是一匹跟周村那些丝绸大户要七两银子,他们也会立刻就哄抢了去,三年,三十万匹,一匹四两银子的利润,且我第一年,还一分银子的本钱没跟你们要,单这三年,你自己算算,这他娘的是多少两银子的利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