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赵风烈> 第四十三章 鲁仲连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 鲁仲连说

“前将军,长平一战秦赵两国军力未损,接下来将军出战燕国,燕国自然不敌,粮草丰沛之后便是秦赵之间的终极对决,将军可有胜算?”

落座之后鲁仲连丝毫不见外,这倒是很符合战国名士的风格,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直接进入到主题之中。

“先生,秦国之强大,安平君亲眼所见,赵国在兵力上不是秦国对手,赵国目前之军力,国力无法战胜秦国。”

赵括也不墨迹,开门见山,赵国这一次完全是幸运,历史上可不是这样的,幸运这种东西在武安君白起和秦王嬴稷面前或许只能有一次。

在安平君田单和鲁仲连面前,赵括没有必要更多修饰的词语,这就是事实,不要说单单是凭借赵国一国之力,即便是集合山东六国之力,想要击败武安君白起率领的秦国大军,也不是那么容易。

连横抗秦在战国历史上不是一次,事实证明每一次都失败告终,现在韩国和魏国畏秦如虎,连横抗秦几乎不可能,即便是现在在其他国家眼中强大的赵国领导亦不可能。

“安平君,看来我们想要击败强秦,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前将军一针见血,如果赵国无法击败强秦,那么秦国必将日渐强大,天下危亦,你我一声夙愿梦止于此!”

鲁仲连看着安平君田单说道,这个时候赵括忽然明白了,为什么鲁仲连不在各国做官。

如果现在战国最强大的不是秦国,那么鲁仲连一定会去那个国家为官,鲁仲连要找的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为官,一个能够让他看到希望的国家,战胜秦国的国家。

当初他来到赵国的时候长平之战还没有结束,赵国抗衡强秦两年,鲁仲连来赵国的真实目的是来赵国寻求发展的,可是长平之战赵国大败,鲁仲连尽管努力救赵,但也看到赵国衰落的过程。

赵括的大脑飞速转动,安平君田单和名士鲁仲连的目的只有一个,击败强秦,如果是这样那么或许可以解释的清楚。

当然这只是赵括现在的分析,接下来才是重头戏,赵括注视着安平君田单还有鲁仲连,自己此时仿佛只是一名看客。

“前将军?仲连听闻将军攻秦而不伤秦之百姓,不烧秦之良田,然则将军却烧毁戎狄草原,仲连不解,还请将军解惑。”

开始了,赵括心中暗笑,鲁仲连应该是几个月之前就到了赵国,一直都在暗中观察,看来和安平君田单两个人素有来往,现在试探开始。

“秦军强悍,秦国暴政,然则秦民无罪,将士征战不伤平民是我兵家宗旨,至于陇西戎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赵括不紧不慢,自从在洞香春酒肆心中升起那个念头之后,赵括反而感觉自己有了方向感,一切的行动都有着指引,自己顺着指引前进,反而不再彷徨犹豫。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将军好说辞,好说辞!”

鲁仲连猛然站了起来,双手击掌,口中赞叹,这个时候还没有鼓掌一说,鲁仲连完全是激动,十分的激动。

“前将军,敢问山东六国哪国能抗击爆秦,甚至击败爆秦?”

鲁仲连直接站着向赵括问道,语气十分的激昂,这就是战国名士,当遇到他们有兴趣的话题,自己的情绪被拉动起来,总是一种不能自己的状态,特别是鲁仲连这样的名士更是如此。

“先生,纵观山东六国,赵国是唯一可以对抗强秦的国家,不仅仅是赵国可以集结四十万大军,更是有廉颇乐乘这样的将领,更有上卿凌相如,上卿虞信,相国平原君,阳文君这样的能臣。”

赵括也站了起来,面杜伊鲁仲连大声说道,这是不争的事实,此时此刻山东六国的确没有那个国家有赵国这样强大的强臣阵容,这一点毋庸置疑。

这一点后世的评价也是如此,以后更有上将军李牧,抗击强秦,即便是战胜王翦在李牧面前也是灰头土脸,如果不是赵王昏庸,一再的中秦国的离间计,秦始皇统一六国要多久鬼才知道。

“那么赵国可以做到吗?”

鲁仲连猛地凝视着赵括的双眼,一个字一个字的向赵括问道。

“现在,很难!”

赵括微微一笑,用四个字回答了鲁仲连的问话。

“前将军,国之兴衰首先在于一国之君,秦孝公用商鞅,秦惠王用张仪,秦王嬴稷用范睢!秦国三代明主,秦国强山东六国弱,强秦东出而天下惊!”

鲁仲连说的时候看了安平君田单一眼,田单此时坐在那里似乎是在欣赏面前的精彩演讲,全神贯注,丝毫没有打断的意思。

“强秦东出已经势不可挡,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六国亡,秦国一统天下,然则秦国暴政,天下必然混乱,百姓流离失所,这是我华夏之大灾难。”

赵括有点惊讶,鲁仲连的分析可以说十分的精准,后世发生的和今天鲁仲连所说相差不多,后世研究也是如此秦国的法律只适合战时,和平年代就会将诸多的弊端显现出来。

同时秦始皇野心实在是太大,他地野心如果有正确的手段,的确可以为华夏增幅,可是毕竟秦始皇还有着历史局限性,这一点毋庸置疑。

“将军,爱民,强军,拒秦需要一位明君,更需要一个强国,将军可知否?”

鲁仲连说完注视着赵括,从他欺负的胸膛可以看出来,此时的鲁仲连十分的激动,心脏跳动估计已经达到一百八左右。

“前将军,鲁先生关心天下苍生之心,还望将军理解,两位请坐。”

鲁仲连说完心中的话,安平君田单站了起来开始大圆场,毕竟鲁仲连是天下名士,说出这样的话十分正常,战国时期名士论国便是这样。

“先生赤子之心赵括自然理解,只是天下之事,又岂是那么简单,先生可曾遇到明君?”

赵括微微一笑跪坐在座踏之上,看着鲁仲连问道。

“明君难寻,然则或许易立!”

鲁仲连也慢慢的跪坐下,眼睛同样注视着赵括,嘴里的话确实意味深长。

‘明君难寻,然则或许易立!’赵括心中一阵感慨,这位名士还真的敢说,单单是这一句话如果传出去,即便鲁仲连是天下名士,恐怕战国七国也没有他立锥之地,哪个国家会允许一个想要树立明君的人存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