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武侠修真>武周狂歌> 角色创解:方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角色创解:方磬

本书每卷结束都会做一个角色创解,第一卷的创解角色是来自穆武书院的方磬。

仁音剑侠:方磬。

说起方磬这个角色,当初我创作他,是受到《吕氏春秋》里子贡赎人,子路拯溺这个故事的启发。

也许有人没听过这个故事,这里说一下,大致含义是这样的:

孔子的弟子子贡救了一个人,按照鲁国的法律,子贡可以从政府那里领取一笔赏金,但是子贡没有接受。

于是社会上的人夸子贡重义轻财,这件事让子贡拥有了好的名声,子贡也觉得自己不求回报的这种行为是对的,整日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高尚。

但是孔子知道这件事,就很生气的跟子贡说,你不接受赏金是错误的,你只考虑你自己的品行和名声,而没有为社会上的大众考虑。

子贡你这个事一出,大众里谁要是救人按法律去政府那里领赏金,就会被人拿来和你做比较,领赏金会被大众认为是贪财的人,那日子一久,救人的人害怕坏的名声而不去领赏金,大众救人的积极性就没有了,这样一来这条法律就白设了,且最重要的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很难得到帮助了。

因此,子贡你做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反之,子路作为孔子的弟子,也救了一个人,这个人呢很感激子路,赠给了子路一头牛,子路欣然接受了。

孔子听说这个事就很高兴,说子路你太棒了,将来社会上的人听说你这件事,都会去救溺水的人的。为什么呢?救个溺水的人能得到一头牛啊!(古代一头牛可是很高的资产)将来大家见到落水的人,一想到子路你这个事,肯定会争抢着去救人的。

因此将来有人落水,见死不救这样的情况就很少了,子路你对社会起到了良好的模范作用,对社会的贡献很大。

好了,故事的含义就是这样的。

那接下来,我再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举例,说这个道理。

第一个,反面:南京彭宇案。

事件:徐老太在公交车站等车跌倒,声称是彭宇撞倒他的,把彭宇告上了法庭,彭宇则坚称彭老太是自己跌倒,他是助人为乐将其扶到路旁,在老太家人赶到后将其送至医院,且还出于好心为其垫付了200元医药费。

法庭最后判决:彭宇赔偿40%医药费,共计45000多元。

那我们来看这个事,老太和彭宇肯定有一个说谎了,我们不管他们谁说谎,起码说这个事的真相是存疑的对吧。

那从子贡赎人,子路拯溺的这个故事的道理上来看,法官做出这个判决,就是大错特错的。

因为在这件事之前,社会上大部分的人看到老人跌倒,会出于本能的去帮助她们,但这件事出了以后,社会上大部分人看到跌倒的老人,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避之不及!

可以说南京审这个案子的法官,带坏了全国的风气,从那以后,大家会发现,老人栽赃的事层出不穷。

为什么呢?

一者:被救助的老人品德不行的话,他会觉得能讹一比为什么不讹一比?钱实实在在到手不就行了?反正有南京这个先例,他觉得到法庭上自己可以赢。

二者:无良媒体为了博取大众眼球,广泛报道,其实我们社会上帮扶老人没被讹的人更多,但与被讹的相比,不能吸引流量,不能掀起舆论,媒体不会去大肆报道它。

于是,在这两种因素下,讹诈别人的老人越来越多,媒体乐此不疲的报道,以至于大众时常看到这样的信息,思想潜移默化的改变,看到跌倒的老人都觉得怕。

那归根结底,谁的错?从子贡赎人,子路拯溺的角度来看,就是南京审这个案子的法官的错,当初他要是判老太败诉,就算老太是被彭宇撞到,那亏得也就只是老太一家人,然而现在呢?全社会的风气被带坏了,社会上的人看到老人跌倒都会犹豫,那我们将来谁又没有老去的一天?如果我们在路上跌倒受伤被人漠视,又该走么办?

所以说审这个案子的法官,他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可能他这个错误所造成的罪过,比那些杀人犯所造的罪孽还要深重的多。

当然,他可能自己是没有意识到的,不然我估计他不会这么做。

所以我时常在想,中国的法律应该进行教育普及,从初中就开始教法律课程,这样一来,律师和法官的增多,优胜劣汰下必将提高法院法官的质量,如果法院里的法官成为智者,可以洞察他每一个判决所造成的社会影响,那么像彭宇案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况且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初中普及法律教育,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国家的法律,让他们有自信时刻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和家人的权利,这不比学英语高强?你说你除了将来在特定岗位上能用到英语,真正进入社会工作的人,有几个能用到英语的?大多都是白学。

当然,说到这里,就说偏了。

折回来。

再说第二个正面的例子:陈光标援助汶川地震。

事件:汶川地震发生后,商人陈光标第一时间带领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赶赴灾区,挽救一百多人的生命,因为此事,陈光标在那一年出尽风头,甚至国家总理亲口称赞他:“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且国家总理还亲自向他致敬,获得的口碑和利益让其它商人眼热不已,为此,汶川地震后一个月,央视还专门给那帮错失良机的眼热商人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让他们在中央一套的大舞台上,梳装整齐,露出最慈爱的笑容,怀抱标着自己企业捐款数额的木牌美美的表演了一番。

那我们再从子贡赎人,子路拯溺这个故事的道理上来看。

陈光标可以说是做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到不知何年的大事,从这件事发生之后,大家可以发现,国内只要有大的灾况发生,企业家们都会竞相捐款。

那如果,我们说如果啊,假如现在中国某地再来一次汶川这样的大规模地震,吸引了全国的目光,那可以想象,在陈光标这件事的启发下,奔赴灾区救援的商人不知凡几,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可能都不是救援的官兵,而是那群大商人,他们绝对会以最快的速度抢占救援高地,拉起横幅,对受难的人施以援手,这帮人可能还会相互比拼,比谁救的多,那可能到最后他们的确得到了国家的表扬,人民的赞颂,获得了生意场的某些豁宽利益,但这些在我看来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受灾的人得救了!

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就是一种功德。

所以我说陈光标这个人做了一件大事,如果他当初去汶川真的就是出于一念的善举,那他应该被传世称颂,即便他有私心,他做这个事,对大众来说也是功德一件。

好,现在例子说完了,那再来分析子贡赎人,子路拯溺这个故事的道理,即:判断一件事物的好坏不能从小的个体去片面的看待,而要站在社会大众的角度来考量这件事情所能造成的影响,然后才能来评价。

那再说到方磬,他的大仁大忍,就是以这个道理来作为他的价值观,但他又有所不同,他是把这个道理运展到了极致。

我们说任何事,过犹不及,一旦做得极端,就会出现差错,因此方磬这个人在我看来是有问题的,从乞食那两章就可以看出他的问题,当然,并不仅仅于此,后面还会说到他,但由于将来不会再做关于他的角色创解,所以这里大致的说一下,简而言之,他的问题在于:见解跟不上道理。

然而若剖析这句话,又要扯远了,估计都能写一篇万字长文了。

那索性不说了,我再看下字数,写的也够多了,嗯,那就这样吧,本来第一卷的角色创解想说主角应乾的,但我想留到应乾最辉煌的那一卷再说他,因此就选择了方磬。

如果大家看了这篇角色创解,有自己的见解,可以在书评区留言,还是那句话,不谩骂,不侮辱,就不删帖,说的好的,会加精置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