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帝明> 第二百一十章 冬至筵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章 冬至筵饮

冬至在此时乃是极重要的节庆,代表着阳气复生,万物咸新。有很多重大的礼仪活动,如郊祭、朝贺等,都要在这天举行。

但天气这么冷,万历可提不起兴趣跑到天坛、地坛去喝西北风,仍旧打发外公武清伯等人代行。不过紫禁城内举行的各种仪式,他却没办法全都避开。

等到冬至这天,万历身具袞冕,天色微亮就先来到太庙祭拜了历代先帝,随后还要去皇极殿接受文武百官对自己的拜贺。

冬至的大朝会规格极高,礼部主客司设蕃国贡物案八于丹陛中道左右,钦天监设定时鼓于文楼之上,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皇极殿内东西,设大乐于皇极门内。

锦衣卫陈卤簿仪仗于丹陛及丹墀东西,设朋扇于殿内东西,陈车輅步輦于皇极门丹墀中道。金吾等卫列甲士军仗于午门外、皇极门外、及丹墀东西。旗手卫设金鼓于午门外,列旗帜于奉天门外。御马监设仗马,锦衣卫设驯象于文武楼南。

时辰一到,钟鼓齐鸣,百官并进表人员、及四夷人等陆续从午门进入,来到皇极殿前的广场排班站位。

此时的紫禁城,目光所及之处甲仗林立,旗帜飘扬,冠带云集,可谓盛况非凡。

随着四声清冽的鞭声响起,韶乐大作,万历在大群导驾官员的簇拥下从华盖殿来到皇极殿升座。

天欲曙,淡银河。

耿珠露,平旦寅。

辟凤阙,集朝绅。

日出卯,伏羣阴。

光四表,食时辰。

思政治,味忘珍~~

司更漏的鸡人以其洪亮而特有的嗓音唱起了报时曲,宣告万历十年冬至大朝会正式开启。

报时鸡唱讫,外赞唱排班,广场上的文武官员就像做广播体操的中学生一般整肃队列。待排班齐整,大臣们一同朝大殿内的皇帝鞠躬致敬。

大乐又起,百官随赞礼声四拜,兴,平身,乐止。

百官行礼毕,内赞赞进表,大乐作,导表官导表案至殿东中门止,序班举案入置殿中,退立于东西柱下。

乐止,赞礼官宣大臣进殿,礼部尚书徐学谟并宣表目官来到殿内,跪报所收到的上表臣属名单,这相当于将天下王侯重臣,四方藩属全都通报一遍,宣读完毕,二人乃叩头退下。

内赞官大声赞曰:“宣表。”

展表官取贺表同宣表官诣殿中跪,外赞赞跪,众官皆跪。宣表官向皇帝宣读了一遍贺表的正文,这份自洪武年起就再未更易的贺表,云:“公侯駙马伯、文武百官某官臣某等、兹遇冬至,律应黄鐘,日当长至,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纳祐,奉天永昌~”

前面的名单老长老长,后面的贺词却两百多年始终都是那一成不变的寥寥数语。

宣表毕,展表官分东西先退,内外皆赞俯伏,大乐作,大臣兴,平身。

乐止,宣表官退。

序班举案置殿东,外赞赞跪,众官皆跪。

代致词官来到大殿之外,跪于丹陛中道,气沉丹田,向广场上的数千臣子再次宣读了一遍这份贺表。

贺讫。外赞赞俯伏,众官皆俯伏,大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

传制官至御前跪奏传制,又是一番繁礼后,宣制官也来到大殿外,当众宣读同样拟定于洪武年间的皇帝陛下冬至圣训。

宣讫,外赞赞俯伏,大乐作,兴,平身,乐止。

赞搢笏,鞠躬,三舞蹈,赞跪,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岁,唱山呼,曰万岁,唱再山呼,曰万万岁。

赞出笏,俯伏。大乐作,四拜,兴,平身。

万历面无表情地端坐于高高的御座之上,视线穿过冕旒,看向大殿外的广场上那数千顶着寒风朝自己拜了又拜的文武大臣。

庄严的大乐不时响起,与司仪的赞礼声和北风的呼啸声夹杂到一起,在巨大的广场上空回荡,配合着大臣们那整齐划一的拜舞,令他心中升起一股庄严肃穆的感觉。

“他奶奶的,这哪还有半点节庆的味儿,拜个不停,是在给老子开追悼会吗。”万历不禁暗骂不止。

礼仪制度对于维护封建统治可谓功不可没,但一代代儒家精英依托脑补出来的三代盛世,逐步将其演变得如此复杂繁琐,说白了就是为了把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巩固得更加彻底。

万历原本还想着等以后钢筋砼技术发展成熟,就马上盖一座超大规模的朝会大礼堂,免了臣子们的日晒雨淋之苦,这时却再也提不起任何兴趣。这套禁锢每个人身心的玩意必须大力进行简化,不然必定会极大地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大臣们不知跪拜了多少遍,仪式总算告一段落。

鸿胪卿诣御前跪奏礼毕,鸣鞭再次响起,中和乐作,奏定安之曲恭送万历返回华盖殿。

待皇帝离去后,乐声渐止,引班官引百官人等以次出。序班撤掉陈列各方贡品的案桌。所司设黄幄于丹陛上,并将各王府及勋臣总兵外夷所进马匹牵到丹墀内。

不多久,万历换上一身便服返回,被引至黄幄之中坐下。

数十名顶盔掼甲的锦衣卫将校上前行礼,一名礼部郎官也来到御阶上,跪奏御马过。

奏毕,军官们牵着一匹匹御马在万历跟前走了一圈。

看着这些个头不高,品相一般的马匹,万历暗想是不是该学学当年小日本的套路,引进些海外良种,在大明各地建几处种马所,搞一搞品种改良。

须知战马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时都还有重要用途,历史上沙俄与苏联畜养的马匹最多时曾达到骇人的数千万匹。

不经意间,御马都已被牵走,礼部郎官再次上前,跪奏马过毕。

至此,冬至的大朝仪总算告一段落。

而在宫内,此刻却仍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在京三品以上诰命夫人全都进宫来朝拜两宫太后及皇后。这类活动同样有一套严格的礼仪规矩,不过对于世人来说,这既是义务,也是权力,更是莫大的殊荣,贵妇们都乐此不疲。

万历倒是不必掺和到这些妇人们的活动中去,命妇们也会避开皇帝所在的乾清宫,只在后宫走到。

待到午时,张宏前来恭请万历去文华殿赴宴。

万历问道:“都安排好了?”

张宏忙道:“万岁爷,都安排好了,这会儿张鲸自己还在盯着呢。”

“嗯,那就好。”万历满意地点点头,吩咐摆驾文华殿。

不多时,万历便乘着暖轿来到了文华殿,三位阁老与六部九卿都已在此恭迎。

今日这场宴席规模不大,规格却高。席面由光禄寺负责操办,教坊司也在此设乐,其他相关赞礼、司仪一应俱全。

大殿内已为君臣摆设了席位,只是新补进来的王遴与赵锦尚未到任,九卿的席位便少了两个。

礼乐声中,君臣见礼毕,各自落座。这类宴席都有严格的菜谱,君臣大同小异,比起万历平日所吃的饭菜反倒要简单得多。

每桌都摆着几样茶食点心,干鲜果品,风干鸭一只,胙肉一碟,主菜四色,佐酒小吃五盘,汤三品,以及鸳鸯饭、大馒头,黑白饼等各类米面主食。至于酒水,则按例每人五杯。

待君臣安坐后,司礼官为每人倒上一杯酒,万历拿起自己面前的王斝举一举,表示向众臣敬酒。

乐声顿起,赞礼官朗声道:“举饮。”

张四维等人忙起身离座,跪在地上,双手捧着自己的酒杯,毕恭毕敬地送到唇边,轻轻地咂了一下,却并不真喝下去,口称:“臣谢皇上隆恩。”

待万历饮尽,大臣们才起身归位。

等音乐停下,万历笑道:“众卿,我等君臣平日也常在这文华殿相聚,今日筵饮,倒不必太过拘礼,且随意一些。”

张四维等人其实一个个宁愿在值房里烤几块饼子充饥,也不愿享受这样的筵饮。但此时听得皇上所言,却没人敢把心里的真实感受说出来。

张四维忙回奏道:“皇上殊恩深重,臣等已是感激不尽,岂敢再失为臣者恭谨之礼。”

万历闻言,只是轻轻一笑,便没再纠结于这个问题。他穿越过来看了大量儒家典籍,知道华夏先贤在礼法方面的思辨是极其周密严谨的,自己不可能光凭几句话就轻易说服这几位饱学大儒。

“朕御极十载,今岁尤为不易,老先生不幸早逝,时事多厄,全赖诸位爱卿尽心操持,处置有方,乃得保无虞,朕心甚慰。”

皇上这番年终总结算是给予了新班子很高的评价,花花轿子众人抬,大殿内一下子谀辞如潮,大臣们也对圣明的皇帝陛下大加吹捧,君臣于谈笑间又对饮了第二、第三杯酒。

饮毕,万历拿起筷子,赞礼官忙又高声道:“举箸。”

侑食之乐起,众臣纷纷取筷子开吃,这种宴席之上,每个人都只是吃点东西意思意思,没谁想着真要大朵快颐。正因为如此,满桌子菜肴中,甚至有好些都是只能看不能吃的“看碟”。

不过今天皇上却是一改常态,一会道:“嗯,这汤不错,诸位爱卿都试试。”一会儿又指着那份米饭朝众人连连示意。

张四维等人见状,也不得不跟着一一品尝,连声说好。

待吃了个半饱,万历拿起果盘中的一块削了皮的果子对众臣道:“诸位爱卿,来试试这海外的异果。”

只见每人桌子上都摆了一小盘这样的水果,被切成一块一块,显得毫不起眼。张四维忙拿起一块咬了一口,觉得硬邦邦的,微微有些甜,根本算不上美味。

却听万历道:“此乃新近从海外引种到福建、广东的物种,名曰番薯,又名地瓜。”

原来红薯已经在南方沿海地区有所种植,只是其良好的属性还没被人们所了解,万历从李时珍那里了解到情况后,马上派锦衣卫去南方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被他弄来了一些。

不过此时的红薯品种尚未经驯化,看上去也就比鸭蛋大不了多少。但万历却倍感欣喜,直接拿来款待一众臣子。

万历信口道:“此物补虚益气,健脾开胃,强肾阴,久食可延年益寿。”

当然,他这也不算瞎说,后世不少山民常年吃红薯,就是比普通市民长寿一些。不过如果谁要是吃多了肚子胀老放屁那也不能怪他。

这些重臣本就一个个年纪一大把,礼部尚书徐学谟和吏部尚书严清更是年过花甲,一听万历说常食此物可以延年益寿,纷纷竖起耳朵细听皇上的后话。

“此物不分寒暑,不择水土,天下各地都可种植,产量也颇高,不输于稻麦,且便于栽种~~~”万历滔滔不绝地说起红薯的诸多好处,听得大臣们都是一愣一愣的。

严清捻须道:“老臣本来还想斗胆请皇上赐下几枚这奇果,现在看来,倒是可以要自己子侄去种上一些了。”

万历呵呵一笑,道:“对,众位爱卿都可种一些,今后每年朝廷应在各地举行劝农大比,看谁家种出的瓜果,粮食,蔬菜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拔得头筹者,当不吝重赏。”

万历这话又引得众臣连连点头,申时行道:“皇上时时不忘世人农桑衣食之恒业,真乃至仁也,臣等当为天下万民贺。”

余有丁也鼓掌道:“妙哉,子曰:习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皇上此议正可谓寓教于乐,实在是劝化子民的高招啊。”

万历笑呵呵地又与众臣对饮了一杯,道:“诸位爱卿都是饱学之士,回去后不妨查一查典籍,如今遍布天下的棉花,原本并非我华夏所产,只是无人推广,以致数百年后天下万民方得享其益矣。”

这些高官个个学养深厚,说出来的话也从不离以农为本,可谁都没去推究过万历所说的这一条。

不过这也怪不了古人,棉花从引进再到遍及天下,中间经历了几百上千年。这就好比做生意,如果要等到千百年后才能有所回报的话,谁还会有兴趣去关注呢。

看着众臣都是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万历悠悠道:“这番薯其利不下于棉花,但倘若不能善加开发,恐怕于我大明就无所助益了。”

万历这话众臣一听就明白,常言道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世事兴衰,五德轮回,哪怕几百年后人人都有一口红薯吃,天知道到那时大明还在不在。

张四维忙道:“既然此物如此神奇,来年工部开始修撰时,臣以为可以将此物收入其中。”

“元辅此言甚是。”万历点头道:“这几年朝廷自一条鞭法、考成法始,已经推出了诸多良法,如今又多了,。朕以为不必贪多冒进,来年当以检校这几项法度的利弊为重。能把手头的几件事情都办好,便是大功。”

“!”张四维等人听了心中都是一阵狂喜,想不到提心吊胆过了一整年,正是压力山大之际,到今天总算等来了这么个特大喜讯。

张四维赶紧领着众人离席拜倒,道:“臣等谨遵圣命,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万历轻轻抬了抬手,笑道:“冬至佳节,我等君臣筵饮于此,朕心有所感,且赋词一首,以资纪念,取纸笔来!”

众臣见从不爱诗词歌赋这一套的皇上居然来了这个兴趣,都是大奇,哪还管甚宴席礼仪,纷纷起身帮着张罗。

不一会,笔墨纸张已然备好,万历走到案前,不假思索,提笔就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皇城内外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一卷完真人小姐姐在线服务,帮你找书陪你聊天,请微/信/搜/索热度网文或rdww444等你来撩~

bq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