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帝明> 第一百二十九章 新政第一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九章 新政第一步

“皇上,今日真是令微臣等大开眼界啊。”张四维很是感慨地道,旁边几人也纷纷出声附和,谀辞如潮水般涌出。

张四维道:“想不到这些舍人入宫不久,便已能将我大明之钱粮收支梳理得如此分明,实属难得。”

“呵呵,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些数据本就已收录在《会计录》当中,细心一点,总能理出个头绪的。”万历微笑着回答,很有耐心地等着张四维的下文。

“是,是,皇上圣明。假以时日,想必这些舍人都能成我大明之栋梁。”张四维一个劲地夸赞着这帮年轻士子,心中却在紧张地揣度着,皇上的用意到底何在。

张四维等人久历政务,平日都曾反复思考过相关问题,对财政数据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他们也时常加以运用。只是谁也没有想过,要将这么多数据汇聚到一起,从横向、纵向各个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系统、深入地反复对比。

而在此基础上所绘制出的这些图表,更是将当前大明的财政状况直观真实地反映出来,很多问题再也无法隐藏掩盖,能被人轻易觉察出来。

他也很清楚,之所以会形成如此局面,根子还是在于大明僵化的政治理念。各种带有严重缺陷的制度,被以祖制的名义牢牢捍卫着,一直秉持至今。历代君臣都只是不停地对其进行修修补补,而不敢触动其根本,时至今日,早已是积弊深重。

眼下对于他来说,重点并不是这些问题有多严重,而是要弄清楚皇上到底是在作何想。他可不认为皇上将这些问题都一股脑掀出来,是打算将之全部解决掉。

张四维试探着道:“看完这些图表,微臣实在是感触良多,深觉弊端百出。还请皇上恩准臣等将这些图表带回,以便召集群臣共同研习商议,以思良策。”

“嗯。”万历点点头,道:“爱卿所言甚合朕意。”

“多谢皇上。”张四维赶紧再拜谢恩,暗道一声侥幸。他围着这些图表、年轻士子大加赞赏,就是不愿多谈具体问题。

在他看来,这些问题个个根深蒂固,没一个是轻易可以解决的。张居正力行改革这么多年,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即便如此,下面也早已怨声载道。如今情况既已所好转,就不该再折腾下去,反应务求宽简才对。

万历对于张四维的这种含糊态度,倒是早有思想准备。看了看其余几人,他也没再叫他们一一发表看法,只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图表虽妙,但众卿还该多学学这梳理分析之法。以之揆理朝政,再参以众论,方能令时局更见清明,如此,则盛世可期。”

“皇上圣明。臣遵旨。”众臣均再拜领旨,事实摆在面前,容不得他们多作推脱,倒不如痛快的应承下来。而且他们也都看出这种方法对于处置政务的确很有助益。

张四维想了想,干脆再进一步,道:“皇上,微臣今见这几名中书舍人深谙此道,人才难得。微臣斗胆,恳请皇上割爱,将他们分派至各衙。如此既能让其一展所长,也有助于推行这等妙法。”

万历一听,想了想,轻笑道:“日后朕自会令人将这些图表整理成册,分发给群臣,以资参考。至于人嘛,倒不必急在一时。治国理政,朕还是要倚仗如诸位爱卿这般老成持重的臣子。”

众人一听这话,忙不迭又是一番拜谢。

万历笑着双手虚按,道:“如今海内升平,算得上政通人和。朕今天邀诸卿至此,便是要提醒各位居安思危,不可懈怠。”

“皇上圣明,臣等当谨遵教诲,不敢或忘。”众人赶忙再次俯首受教,

万历话锋一转,又道:“朕熟思良久,有一事,乃是当务之急,内阁当与各部多多商议,拟定可行之法,及早颁行于天下。”

张四维等人忙凝神静听,知道这才是今日召对的重点,生怕漏过一字。

万历道:“朕闻自古圣王必量入为出,我大明财赋每岁有常,而支用往往无节。如今各地、各衙日常收支用度之定额往往百十年未作更易,早已不足为凭。一旦有事,或随意加派,或引起亏空,于国于民均有大害。前者张卿所奏之事,实由此而起。”

见众人都还有些不明所以,万历只好耐心加以解释:就是以《万历会计录》所收录的各项收支作为基本定额。各级、各部据此提前编订来年预算,交由上级审批通过后,作为调节来年赋税征收额度的依据。

一个财政年度内的开支,原则上不得超出预算,并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对上一年的收支情况进行复核。这样年复一年,环环相扣,对于确保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稳定大有好处。

万历的这个提议,张四维等人都大感兴趣。财政收支的监督审核工作,各级政府一直在做,只是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标准模式,随意性很大。这样一来,即使事后费大力气查出问题,也只不过亡羊补牢,以儆效尤而已,并不能形成足够的普遍指导意义。

所以当万历将后世的财政预算编审理念一拿出来,这些深谙国家政事的重臣马上就觉出其中的优越性。在下面交换了一番眼色后,众人纷纷出言大赞。

张国彦更加夸张,道:“微臣若不是年纪一大把,宁愿不做这京兆尹,定要来皇上跟前当一名中书舍人。”

他已经看出,皇上的这个建议,可以说是从根子上杜绝了随意摊派的行为,这样一来,就再不会出现他如今所面临的窘境。

万历满脸笑意地应和着众人的奉承,心中也很是高兴,这阵子的辛苦筹划总算没有白费。这些天以来,士子们在忙着绘制图标,他也在不断思考到底该籍此针对哪些问题出手。

他明白自己与朝臣们的观念是截然不同的,很多自认为非常严重的问题,也许在朝臣们的眼中,根本就算不上问题。

例如大明的财政收支分属多个部门各自收缴使用,这在后世是不可想象的,但在此时的政治家们看来,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反而会出大问题。分权制衡,才是最保险的。

而有些问题牵涉的利益纠葛过多,强行处置必然难以奏效,副作用也会很大。比如在此时如果提出增加工商海关的征税额度,就必然会引起强烈的抵制。很多地方商税虽低,但缴纳的赋税总额却高,无非是负担被转移而已,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扭转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步,必须踩在实处,绝不能一开始就去趟地雷。经过反复权衡考量,他才决定将重点放在向这些满脑子以德治国观念的臣子们普及些后世基本的财经观念,和建立政府财政预算制度这两方面上。

这样既不会直接触动各方利益,也是很紧迫的现实需要,还能为以后的计划奠定一个良好的开局。

召对圆满结束,张四维等人拜辞离去。朱翊镠与徐文璧马上凑了过来,朱翊镠很不服气地道:“皇兄,明明已经理出那许多问题,为何不一一向张阁老他们道明,叫他们赶紧处置。”

“呵呵,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件件做,对吧,大伴?”万历笑着对弟弟道,却又抛了个问题给冯保。

“是,是,万岁爷英明天纵,老奴真是佩服至极。”冯保赶紧附和,如今万岁爷对他形成的压力,真是一日紧似一日。冯保不禁暗自叹息:“老先生啊,您这弟子到底是怎么教出来的啊。”

时辰已经很晚,而当万历走出文华殿,申用嘉等几名士子却仍在外面守候。见皇上出来,赶紧上前行礼,个个都是满脸期待之色。

“呵呵,大功告成。”万历微笑着对众人宣布。

“啊,太好了。”欢呼声顿时在庄严肃静的紫禁城内响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