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武侠修真>小道士的道途> 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唐

岁月如梭,三年弹指一挥间,在这三年里,大唐太祖和那名儒圣因为洞庭一战,耗尽生机而先后化灰。

太祖仙去之时,黄河突然大浪奔腾,长江有龙吟震天,三山五岳更是百花枯萎,长安城中有金龙高飞盘旋,而后垂泪,为太祖送行。

那一天,老儒圣为主,王安平为辅,联手以儒道圣人手段,沟通天地,为太祖书写了一副挽联,大字在长安上空,足足高悬了七日之久,而后刻在了大唐宗祠。

不过整个天下,除了他们这个层次,无人识得,因为那是用天地间最为根本符文书写。

虽然人们不识得那字,但却在字中看到了太祖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

整个大唐都陷入一场悲情,不过在他们还未从悲情里走出之时。

下了一场雪,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雪中似有一位夫子在教人读书。

飞雪本无声,但那日之雪,竟有书声朗朗,沐浴春风的教化在里面。

长安,徐州,扬州,洛阳……每个地方都有风雪飘零,也在每个地方,都有人泪流满面,就算是那些自持年老的老儒生,此刻也仰天嚎啕大哭。

恨苍天不公,竟收回一祖一圣。

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在确定他们二人真的走后,当今皇上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因为只有这两人还在,这个大唐便不是他的。

在他们两人走了之后,大唐的国运便由他继承,在国运的滋养,以及皇道金龙的庇护之下,他短短时间就达到了圣人的层次。

于是没有见过大世面的他,便认为可以他认为可以扫平世间一切敌了,而他第一个下手的对象,正是王安平。

因为在他眼里,王安平现在不过是一个受伤的儒道半圣而已,当趁早铲除,以免大患。

“吾乃当今帝皇,叛贼王安平,还不受死。”

唐皇高居九天,身边有金龙环绕,如山般的金色巨龙开口,声震九天,带着皇道大势向王安平压来。

此番前来,唐皇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先是在扬州布了九龙朝天大阵,然后以百万大军围城,再命人抓捕了王安平的父亲以作要挟。

“三年前,你不是这样子的。”王安平看着皇道金龙,怅然若失,昔日自己曾与金龙并肩作战,当时是为了祛除域外左道,而今竟然刀剑相向,只因当今帝皇容不下自己。

“只道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皇道金龙只是国运显化,并不具备灵智,一切种种只是那帝王之心不同而已。

唐皇冷冷的看着王安平自语,没有多言一句,仿佛是在看一个死人。

整个扬州的百姓,此刻都心惊胆颤地望着高空那条金龙。

有孩子哭闹,也有母亲抱住了自己的孩子。

因为在这条金龙身上,他们没有感到一点平静祥和,反而是暴虐不堪。

这与太祖在时,完全不一样。

他们在害怕,害怕三年前的洞庭天灾出现在扬州。

他们只是普通百姓而已,生活中,只有茶米油盐,只有相夫教子,一间风雨不动的屋子,几个人便是一生。

那些抬手破天,挥手灭地的存在,他们没有去想过,更万万不敢去招惹。

但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此刻有人为了自己的皇权,打算把王安平连同整个扬州在内的所有人一起泯灭。

“太祖仙去之前,曾与我说过,若天下无道,可伐之。”

三年时间,王安平没有一刻对自己放松过,时刻在修行。

他曾经聚万民心愿,便得人道初显,而如今过去三年,对于道的感悟,他已然极深。

而他以人为道,此刻对于扬州百姓心中的那份恐惧,洞若观火。

正是因为如此,他怒了,不是那种面红耳赤的表面愤怒,而是由心而起的怒意,这股怒意深藏心底,但一旦滋生,必以血来洗。

“逆行伐道?”唐皇听闻王安平言及太祖,冷笑道:“你若是成圣,朕还忌惮你几分,现在不过一反贼尔!”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皇大道,人为根本。”王安平一步踏出,身后一个巨大的卷轴浮现:“今日便以人道压皇道!”

“赐尔一死!”

唐皇开口,金色的眸子里尽是威严与冰冷,天地间猛然有无尽国运龙气暴动,一股强大而又诡异的力量降临在王安平身上。

好似要腐蚀王安平的肉身,泯灭王安平的灵魂,磨灭王安平的大道。

帝皇之道,金口玉言,以一国意志为基,言出法随。

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若王安平是一般的儒道半圣,此刻已经肉身陨灭,灵魂涣散,大道消亡了。

但王安平不是唐皇的臣,唐皇也不是王安平的君。

“人道大手印!”

一股比天意还高的意境爆发,冲开了唐皇的金口玉言。

而后一只大手自王安平身后的卷轴里伸了出来,散发着比天上大日还要耀眼的光芒。

“不可能!”

在扬州城里与城外几十万人不敢置信的眼里,那只大手摧枯拉朽的抓碎了皇道金龙。

然后也把他们的唐皇,一道抓碎。

至此,唐皇,灭!

难怪太祖在世时,皇道气运一直不肯认主,只因气量太低。

“你们也跑不了,死!”

王安平看着城外主持兵马围城的顾言与顾清雅,冷漠的说道。

仿佛皇道金口玉言,他们父女两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化作飞灰。

至此,扬州危机,解!

……

王安平在天下人眼前逆行伐道,并且伐道成功,就在天下人以为王安平要改国姓为王之时。

王安平却做出了另一番震惊世人的举动,他把天下的土地收回,然后重新分配,确保了每个大唐子民都有地耕种。

之后还在各地设立学堂,使得平民百姓也有书读。

于此同时,他扶持了原大唐三皇子李义为皇,以前的官员体系有些沿用,有些剔除,但在皇权之上设立了人道阁,除此之外还成立了律法堂,谦听阁,督察殿。

人道阁的意志乃国家最高意志,就算是皇帝也只能参与讨论,而无法否定人道阁的决议,人道阁里有九名阁主,乃九州各地百姓推举,十年一届,不得连任。

律法堂乃立法所在,王安平设立之后便召集各地智者立下了新的法律法规,未来的一切事宜皆依法治国。

谦听阁,取谦听则明,偏听则暗之意,在大唐各地都有分阁,平民百姓有意见都可以发表,然后这些意见会被整理成册,送往人道阁。

督察殿顾名思义,乃是督察天下官员之所,每年都会给官员进行一次大检查,而如果接到百姓举报则立马查办,人员大多是原吏部成员。

至此之后,新的大唐被治理的井井有条,虽然王安平知道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问题。

但至少,他踏出了第一步,目前为此,百姓老有所养,壮有所依,少有所长。

……

“生民立命,家国立法,天地立心三者以成其二,如今只差天地立心。”

人道阁里,王安平眺望远方,看着那已经烧红了的蛮荒的天空,低声说道,而后一步踏出,消失在人道阁里。

“天地立心之时,便是成道之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