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玄幻魔法>柿子湾> 第二回 三寸金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回 三寸金莲

却说永娃是刘继发家招来入赘的。从柳湾南头巷刘家家庙这儿再往南走,迎面是一座不大的龙王庙,龙王庙背后就是龙王沟。沿着龙王沟沿儿黄土墙,就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的巷子,沿巷子往东过龙王庙可以下南沟,往西可以一直走到西头巷。这条巷子人门还叫它南头巷。从龙王庙这里往西走一小截,南面的土墙上有一个门洞儿(这里的人叫它土门儿),土门儿这里有一条不宽的坡道。沿坡道下去,是沿沟边展开的不规则的长条形的平地,分布着好几座窑院,长着几棵好大的皂角树和洋槐树,还有沿沟沿儿乱长的一丛一丛的高高低低、粗粗细细的酸枣树。刘继发家就住在其中的一座窑院里。

刘继发,属龙,小名发子。也许和村里其他刘姓血缘关系比较远吧,反正没听说他和哪家是近一家子的(这里人说的近一家子就是指才脱了五服的)。发子没有兄弟姐妹,而且爹妈也殁得早。祖上没留下多少家产事业,就几亩田地和这座窑院。

三层砖石砌的台阶,砖夹土坯砌的长方门洞,黑门框、黑木门,上方是人字架撑着的瓦檐儿,这便是发子家的稍门。进了门,迎面是削齐北崖砌成的照壁,菱形方格里用黑漆写着一个大大的福字。院子右侧也就是北边是一溜嵌在北崖上的扦子,扦子沿着北窑形成东西向的屋檐,檐下是砖砌的台阶(这一带所称的扦子,就是在崖上打一些眼,把几个三脚架的一头固定在眼里,搭上檩条,搁上短椽,椽的一头也固定在眼里,再铺上覆帘,瓦上瓦,就成了扦子,可以遮雨,也可以遮挡从崖上落下的虚土什么的)。沿着北窑前面往西走就是西窑,西窑窑口上面也是一排扦子。院子南边是黄土夯筑的围墙与邻居相隔。东边也就是稍门这边是砖夹土坯砌的三间瓦房。这便是发子家的院落。当然,稍门前面也就是坡底那儿,长着两棵高高的桐树。

发子老婆叫赵枣花,小名枣儿,比发子大三岁。小脚女人嘛,也干不了多少地里的活儿,家里先前基本上就靠发子一个人,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可枣儿不仅人长得好看,白净白净的,而且脑子机灵,能说会道的,还性格好、爱干净,常把屋里收拾得不能说一尘不染嘛,至少也整洁干净。这枣儿还特别会守妇道,挺会伺候她汉子。发子从地里一回来,那掸子、洗脸水、手巾、喝的都预备地好好的,而且从不耽误饭时,每天晚上都给洗脚,还有那软声软气的话儿,发子心里就甭提多舒坦了。

男人都喜欢长得好看的女人。有人说,枣儿嫁给发子真是可惜了。殊不知,庄户人也是很讲究门当户对的。不是有句话说,能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嘛。枣儿娘家也很一般,甚至有些贫困。当年究竟有多少人提亲,这不得而知,反正最终是这样嫁到了发子家。发子家虽然住在窑院里,可听说屋里还是有些银钱的。这也难怪,发子爹妈就一个娃,怎么说也能攒下些吧,只是一直很简朴而已。谁屋里有多少家底儿,旁人也难说清楚。

可不知怎么回事,这发子夫妻俩婚后就只生下一个女儿,后来就再也没生了。不用说,夫妻俩可把女儿当宝贝了,让村里的教书先生给起了名字叫刘喜莲,至于那小名儿嘛,则亲地唤作莲儿。

也许是随了妈妈的缘故,这莲儿可真长得好看啦,临近几个村里都难找这么漂亮的姑娘。发子夫妻俩特别溺爱女儿,啥活儿都舍不得叫娃做,成天价好吃好喝地供着。和村里别的女子一样,莲儿很小就开始缠脚了,而且妈妈要求特别严,那脚儿缠得紧了个紧,疼得娃老是哭。也许是那窑里冬暖夏凉的缘故,也许是人家本身就骨头好,这莲儿越大越好看,瓜子脸、双眼皮,白净白净的,性格也好,再加上那三寸金莲,简直就像个仙女一般。

村里人都成家早。这个时候,十五六岁结婚都算迟的了。莲儿十二三的时候,提亲的倒是不少,可一听说要招女婿,人家就多数不干了。再加上莲儿和她妈都像花瓶儿似的,又爱干净,就不像是乡下人,地里的活儿搭不上什么手,即使哪家小子多的,也怕娃入赘来了以后受苦,说不定将来还会因为媳妇好看惹出什么是非呢,所以,莲儿在临近处也没说下合适的。最终,从老远处哪个山村招来个女婿,实际上,也算作儿子吧,都给人家改名换姓了嘛,大名叫刘永仁,小名唤永娃。反正永娃那口音和柳湾大不相同,一听就知道是外乡人。听说这娃原本姊妹多、屋里也穷,也就愿意了。

永娃到了刘家,仍和发子夫妻俩住在这窑院里,当爹妈住正屋也就是西窑,小两口则住偏屋也就是稍门边的东厦。至于北窑嘛,小一点,就放放东西啥的。进门添丁嘛,这发子夫妻俩就像待亲儿子一样对待,再加上莲儿又这么好看,永娃也就死心塌地了,泥里水里啥活儿都干。而且还来了个进门喜,永娃来了不满一年,莲儿就要下个大胖小子。这可把发子夫妻俩喜欢死了。又是“别草”,又是过三日、做满月的,邻居没有不夸发子有福气的。

可大年初一,人家不让永娃进刘家家庙,气得小伙子回到家里,二话不说往炕上一躺,把被子盖在头上就睡去了。可怎么能睡得着呢,翻来覆去的,穷折腾。莲儿一眊,就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于是,就跑到西窑,告诉了她爹妈。

不一会儿,发子夫妻俩过来了。“永娃,那咋呢?”发子问道。“哎呦,敢是谁惹你生气啦?永娃。那莲儿,你咋的回事,大过年的也不好好的。”枣儿装傻道。就这么一句,那莲儿的泪颗儿已经掉到她怀里的娃儿的脸上了。“哎呀,要哭,你走那边哭去,把娃给你妈,甭把惊了的,大年时节的。”发子继续道。

“哎呀,和莲儿不相干。”听说莲儿哭了,永娃这才挑开被子坐起来说。“那是咋啦?”“哎呀,不说了,没事。”“这娃,有话就说,甭憋在肚子里。哦,对了。去,你娘们儿过那边屋里去,额和永娃坐坐。”发子挥挥手说。莲儿“嗯”应了一声,便和她妈抱着娃从东厦出去了。

“嗯,吃上几口烟。”发子递过水烟锅子说。“额不会吃。”“哎呀,没事,吃两口就会了,大过年的,爹让你吃。”“爹,你们对额也太好了。哪里有爹教儿子吃烟的呢,嘿嘿。”“哈哈,男人嘛,吃烟也是正常的,嗯,吃两口。”“嘿嘿,嗯,额试试,”永娃接过水烟锅子说:“这咋吃呢?”“你眊,先把烟装好。就用这指头蛋捏这一点,稍微拰一下,拰成一小蛋。轻轻放在这烟嘴上,稍微摁一下。把火捻子放到烟上,嘴含住烟嘴儿,轻轻吸一下,放一下,就这样吃哩嘛。”“嘿嘿。”永娃真接过水烟锅子,可吸得猛了,满嘴烟水,“哇”吐了一地,呛得连咳几声泪颗儿都掉出了。“嘿嘿,轻轻吸哩嘛,敢就……好呀的”发子赶紧拍拍永娃后背说。“哎呀,不学了,辣死了。”永娃擦着眼泪笑着说。

“哈哈。额告你说,这啥事都有个经过,得慢慢来,不能急了。就像你来这屋里似的。开头,额和你妈,就拿莲儿也说上,对你也并不放心。因为啥的?额们还不了解你,也不知道你的真实想法。人心隔肚皮嘛,谁知道你是究竟咋想的呢。”“哦。”“慢慢的,额们也看出来了,眊上你是真心来过光景的,也能下苦。说实话,额们打心眼里放心,也踏实了。”“额屋里穷,就没那二心着哩。”“这不从你这些个天的做事也看出来了嘛。”“可你们一开始就对额不歪。”“那自不然的,一开始就不对,那往后也好不了。”“哦。”“再说了,额们本来就是一家子,你是新来的咱屋的,额们也不能欺负你,而且你是小人儿,额和你妈是大人,大人就要有个大人的样儿。即便是你有不妥帖的地方,额们也只能从教你的这个角度出发,但不能埋怨你,更不能生你的气。”

“哦。嘿嘿,爹,听你这说话,念过不少书吧?”“也没有,就是认得几个字儿,没事看看闲书。”“嘿嘿。”“还有,这你也能感觉到,以前村里就有那想到咱屋里的。”“哦。”“额这招女婿,也不是随便招的。”“嘿嘿,爹,你不是招女婿,是寻娃哩。”“啊,就算是吧。”“嘿嘿。”“有外,咱看上的,人家娃不来,或者人家爹妈不愿意。”“哦,自不然的。”

“也有外娃想来的,爹妈也愿意,可咱看不上。”“哦。”“这不,眊上你来了,就心眼儿难过的。”“知道了。”“这事情就是这样,只要你好心待人,日子长了,大家都接受了就行。紧慢有那糊涂的,大家也会怪他的,慢慢也就顺局了,不要怕,也不能急了。”“这额知道,就是觉得委屈的。”“大丈夫能伸能屈嘛,一时的事不要紧,人心都是肉长的。”

“可也不能一味地让,不然,他会觉得咱好欺负。”“哦,说的也对。可也不要轻易得罪人,实在不行了嘛,就……”“哦,我知道。咱在村里势单力薄的,也……”“嗯,这就对了。”“好了,甭放在心上,该跑跑,该耍耍,和那些生气不值得。”“嗯。”就这样,父子俩说了说,永娃心里不难受了,便出门上了坡坡,跑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