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武侠修真>绝世六宝> 本书自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本书自序

在我决定要写作之前,首先考虑的是要写什么样的题材。那么我擅长写什么题材呢?

一般来说,每个作者的第一部小说应该是写自己最熟悉的故事。我有什么故事呢?说起来我还是有故事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监狱的故事。

算起来应该有四年多了吧。2013年初,我写了自己第一本小说《牢痕》。断断续续写完后,再后过头去看,原本在写得时候自我感觉还不错,可写完后发现过于啰嗦和肤浅。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受到《明朝那些事》的影响,感觉用那种轻松随意的笔法写监狱生活应该会活泼一些,不至于让读者感到枯燥无味(我本着纪实的态度去写的),因此2013年5月5日,我开始第二次全面修改,几乎是重写了一次,当然,字数也不多,15万字左右。

在重写完成后,回头检阅,我又发现,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还是没有体现出来。一句话,自己的思想深度还不够,对生活的思考、感悟及人性把握还是半生不熟。

发现了问题的症结,那就要有针对性。于是我开始放弃小说的阅读,转而看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思想类书籍,比如易中天后期关于社会、人生、历史的阐述及解读。然后再通过这些学者的推荐,看其他有深度的书籍,比如《潜规则》一类。

又经过两年多的刻苦攻读,感觉自己有所长进,就想着再修改我那青涩的作品,于是又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修改润色。

完了以后就搁下了。

越是阅读,就越是发现自己的思想及思考深度还是太浅层,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就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阅读上。这时阅读的书籍就不限于通俗的非虚构类书籍了。社会、心里、哲学、经济学书刊我都死啃,刚开始的确难受,可是看多了,发现自己长进也很大。

再回过头检视自己以前的所思所想,才发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看自己,看社会的眼光和村夫实在没什么不同。

所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输出要比输入重要的。于是我又琢磨写一本小说。

写什么好呢?我这个人从小喜欢看武侠,甚至十八九岁都还迷恋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剧。好吧,那就写一本武侠小说好了。

可写什么类型的呢?走什么样的路子呢?作为一个智商平平的俗人,只能走那些前辈作者的路子,恰巧,这个时候我非常着迷古龙先生的笔法。

古龙先生的作品,我几乎都看过,好多还不止一遍。说实话,就像王怜花在他的作品《古今兵器谱》里所说,古龙早期的作品都是垃圾,只有从陆小凤开始才有了自己的江湖。

就我个人而言,古龙之所以排在金庸之后,是因为他真正创立了新派的武侠风,而且这种武侠风自成一体,打破原有武侠的风格和写作规则,绝不是以往像民国时期的平江不肖生、白羽、还珠楼主等。这几位都是真正开宗立派的人物,都创出了自己的路子。

可古龙不同,绝不同,他创立了一种绝然不同的路子,不由让人惊呼——原来武侠可以这样写!

比如平江不肖生开启了现代武侠的先河,白羽发明了各式各样的暗器和武功名称,还珠楼主创立了现在的仙侠派,当代所有的武侠作者其实都是在他们创立的框架里发挥。而他的笔风完全不同于前者。

不用怀疑,近代武侠四大名家,金、古、梁、温,都是真正的大家,可他们还算不上开宗立派的宗主级人物。尽管金庸、梁羽生写得非常精彩,不论是文学、国学、佛学等都有深厚的功底,写法也有很多的新意,可还是不能称为宗主。

为什么他们不能称之为宗主呢?因为他们的路子还没有突破以往的套路。

古龙早期的作品,严格说来还不如现在网上的传统武侠,只有他后期的作品才焕发出了光芒。细看他的作品,大多逻辑都比较混乱,有不少还是虎头蛇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挖得坑多,埋得坑少。有些作品,挖坑时挥汗如雨,填坑时草草了事,比如《边城浪子》,结尾简直就是敷衍了事。

当然,他的优点也很明显,比如情节的反转,的确让老读者出乎意料,很多故事设计都会给人柳暗花明,花明柳暗的奇幻感受。他的对白也是断崖式的逆向思维,让你有做梦都想不到的惊奇。

他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言语朴实,极少用生僻字,通篇下来的文字组合,都是最常用的词组。只要是读过几天书的人,都能看懂,比如脍炙人口的主角名字,傅红雪,叶开,陆小凤,楚留香,花无缺,小鱼儿等等。

简单的字,却组合出了让人过目难忘的效果,这就是才华。

他的文字还有一大特色,有趣,生动,绝不同于其他的武侠作品,不少语句读来让你嘴角泛笑。

何帆说过一句话,用简单有限的文字,组织出无限的意义,这就是才华。古龙的确有这样无以伦比的才华,比如他最著名的两句话——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伤害你的人,一定是你的亲人和朋友。

古龙先生之所以能异军突起,是因为他用武侠的外壳包装了推理小说的内核,写得却是人性,这就是创新。也正因为他这种与众不同的创新,才会排在当代武侠榜的第二位。

若是按创新这个要求,古龙先生算得上是新派武侠的又一座高山,就这个意义而言,他可以位列第一。

至于温瑞安,他的诗派武侠,也算得上是一派创新,只是他的纯文学意味要浓一些,比如《刀丛里的诗》,不太适合大众阅读。

对于这些武侠大师,我只能高山仰止,不论底蕴和才学都如尘埃比之皓月。

那么我怎么定义我的武侠小说呢?一句话,走他们的路子。除了在他们既有的框架内发挥,实在也没有什么可以折腾的。于是,我选择了古龙先生的笔法和路子。

当然,每一个作者是无法和原作者雷同的,除了那种意味之外,必然还有自己的东西,至于水平如何,自然无法望其项背。

我的这部小说就是在这种背景和理念下写的,现在已上传至五十一章,看来的确不怎么样,读者寥寥。

前几天申请网站推荐被退了回来,编辑说没有看点,不够爽,让我多看看网上的爽文。我也知道,大多数的读者需要什么,可是我的这种笔法没有办法适应那些读者,读来味道比较淡,没办法,已经几十万字了,也就这样了,权当是自己为情怀而写吧。当然,也是自己写得不够好,真要是写得好,我想还是有读者群的。

说实话,不管自己有什么样的初衷,作品没有一定数量的读者,这还是让我很难受,毕竟写得再差的作品,也是作者绞尽脑汁,花费了无数的精力写成的。

写作的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白天抽空要看书充电,晚上熬夜赶稿子,几乎天天都是凌晨一两点,我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个上面,当然,这也并不是抱屈,我也喜欢这种消遣时间的方式。

不管以后的成绩如何,有没有一定数量的读者,我决定不再委屈,不再纠结。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依然遵循我的生活规律,安心读书,认真写作,成为最好的自己。

最后,用一句诗人里尔克说过的话,作为对自己的提醒——

对自己和自己做得事,态度应该是——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报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

孤峰无道.2017.12.1是为自序。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