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史上第二个穿越者> 第二十一章 沈立德的疑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 沈立德的疑惑

随着他的话音刚落,右手握住称杆与米结合处,缓缓的朝上提起。只见那几斤重的装满大米的瓦罐轻易的就被他提了起来。

“这,如何做到的?”

“他竟然真的会法术。”

“真的是文曲星君下凡不成?”

即便杨辉之前说了不是法术,此时人群中,亲眼见到他用光秃秃的称杆就将那那么重的瓦罐提了起来,还是出现了不少这样的声音。

杨辉有些无奈,放下之后,又说道:“这其实根本不是法术,原因就出在刚才撒的水之上。”

“水都是流动的啊,怎么可能?”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就是,那才多少水,估计都流到瓦罐底部去了吧。”

杨辉笑了笑,继续解释说道:”里面的米本来都是有空隙的,再撒了水之后。又隔了一会儿,所以米吸收水分膨胀。如此一来,就会积压在一起,围绕着这称杆,给与其一个力度,紧紧的压住称杆,让他不滑脱。这,就是为什么用称杆能提起这一罐米来的原因。大家可以来试试,千万不要左右移动,只能直上直下的提。“

唐恪见到这神奇的一幕,最开始走上来,学着杨辉的办法,握住称杆底部,缓缓的提起。

“果然如此。”他啧啧称奇。

杨辉展示了两个小小的技巧,见众人对自己也有些相信,这才说道:“说到底,很多事情,都有其原理,只不过出于各自的认知,暂时没有想到和理解而已,一旦有人说透,这所谓的法术,也不过是一些技巧而已。“

人群中,有人点点头,有人沉思,对于刚才大家一窝蜂的想要掏钱请观性大师消灾心中有些庆幸。

不过,毕竟当面说出了其中的原理,也有些失望。如此一来,岂不是说观性大师并不会法术?那么连带着祛病除邪也都是假话?

杨辉的做法,可以说对,也可以说有失偏颇。毕竟人活一世,重要有个念想,也就是生活的动力。而在这个娱乐有些匮乏的时代,给那些贫苦之人以希望的宗教抑或是戏法,也并不能说就完全是一种坏事。只不过,要看具体是谁来用,其主要的目的又是什么,是敛财,还是其他。

这些,都不是杨辉目前所想的,他只是想让爹不受骗而已,沈括给的财物可是用来改善生活的、添置用具的,可不能花在这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

杨清看向儿子的表情有些奇怪,听杨辉刚才所讲,都是与格物有关的事情,难道儿子跟沈伯父才这么几天,就学会了这么多东西?这得聪明到什么地步?

此时没有时间去计较这些东西。眼见在这上面花费了太多时间,杨辉想着此行的目的都还没办,就打算拉着父亲离开。

经过他这么一搅和,原本打算找观性大师卜算的人一下子走了一大半,临走之时,还不忘夸赞这杨辉的学识以及对大师敛财意图的鄙视。

观性大师走上前,对杨辉说道:“小施主聪慧如斯,见识过人,老衲今日开了眼界。“

杨辉看了看他,双手合十,睁大了眼睛,仔细打量着他,疑问道:“大师不觉得我坏了你的生意?”

“不敢,小施主慧根独具,能点名其中道理,老衲佩服还来不及。况且佛渡有缘人,观小施主面相,下颚丰满,眼明带笑,鼻梁坚挺,日后必定是位极人臣,大富大贵。“

杨辉只是笑了笑,心中却道:跟我说面相,位极人臣,呵呵,科举自然要考,但我可不想整天在皇上面前跪来跪去,一个不小心就人头不保。再说了,那么能算,怎么算不到日后的靖康之耻?金元入侵。跟我比卜算,我如今可是知道上下五千年历史,你还差得远呐。

观性大师见杨辉一脸笑意,以为他听了自己一番话,心中高兴,还待继续说,杨辉却是直接说道:“大师的话,我记下了。时候也不早了,就不打扰大师了。”

杨清在一边听到观性大师的话,十分高兴,连声道谢,谁不喜欢别人夸自己的孩子呢?

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已经过了午时,从灵隐寺到售卖物品的集市还有些远,心中有些着急。

“小弟弟,见识过人,不知是哪位先生门下弟子?”

见得杨辉拉着父亲朝灵隐寺外走,唐恪连忙赶上几步,跟在两人左边,问道。

杨辉对他印象不错,回道:“家师沈括。”

“啊,原来是沈大人座下,怪不得。”唐恪迟疑了一下,拱手说道。

他即将参加进士科考试,对沈括的名自然是知道的,所以才如此说。

杨辉点了点头,道别道:“唐公子丰神如玉,刚才多谢了。”

“不碍事,在下早闻沈大人声名,一直敬仰得很,没想到他已经回了钱塘,还收了你这么个聪慧的学生。”

杨辉笑了笑,谦虚道:“公子过奖了。”

“还望贤弟能回去与沈师说一声,就说在下不日当上门拜访。”唐恪说道。

杨辉点了点头,与他道了别,这才告辞离开。

杨清看了看这个儿子,一肚子的疑惑,却不知如何问起。走路之时,一副沉思模样,竟是连杨辉几次说话都没有回答。

“爹。”杨辉又喊了一声。

“辉儿,什么事?”终于回过神来,问道。

“去县城里买些东西回去吧,我这段时间一直住在沈家,爹可不能委屈了自己,给家里添置些东西。”

杨辉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父亲心中此时的疑惑,他也不好解释,总不能直接说自己是穿越过来的吧,只能寄希望于杨清将所有这一切归结到沈括的教导之上了。

两人说话间,一个温婉柔和的声音响起。

“杨师弟,可是要去集市?我们也正打算过去采办些东西回去,一块过去吧。”

正是沈轻纱,此时正坐在马车里,朝着自己打招呼说道。

杨辉挑了挑眉,不知道是不是沈轻纱转了性子,还是良心发现,又或者说是刚才被自己的一番气势给慑服了?怎么突然想到邀请自己乘坐马车了。

见他没有回答,沈轻纱继续道:“这里离集市还有些远呢,天气又热,再说你们买了东西怎么拿回去?”

杨辉想了想,没有拒绝:“那就多谢沈师姐了和师兄了。”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蛋,沈轻纱的话也确实有道理,本来就是打算去买东西的,走了这么一上午,累得不行,买了东西与其让父亲大包小包扛回去,还不如让马车捎带回去。

杨清本来觉得有些不合适,杨辉直接朝父亲说道:“爹,孩儿脚走疼了。”自己先上了马车坐进去,看了看,那位斯文的沈师兄眉头紧锁,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思考人生。

杨清当然没有坐进马车里,而是坐在外面,与车夫一起,两人经过学堂前的事,也熟悉了一些,在前面闲聊起来。

马车空间不算很大,三个半大孩子坐在里面,并未觉得拥挤,唯一有点难受的就是有些闷热。剩下的就是辛苦那匹马了,好在道路比沈家到学堂那一段平坦许多,增加了杨清父子二人,拉动起来后,凭着惯性,也不算太过费力。

第一次坐马车,杨辉也有些好奇,一路朝县城集市行去。沈立德忙着思考,沈轻纱也没说话,杨辉觉得无趣,将头靠到了窗户口,朝外看着。

走了一阵之后,思考人生的沈立德终于忍不住了,朝着正盯着外面看的杨辉问道:“杨师弟,在大悲楼前你展示的定身法和称杆提米,其中道理,真的是如你解释的那般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