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科幻小说>重建聊斋> 第十六章 光脑袋秃瓢四六不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光脑袋秃瓢四六不懂

几天后,徐文山右手戴上扳指,左手提着弓箭,把鹿泽打扮成童仆模样,入了山。

鹿鹤沟四面环山,其中南面深山,是一处天然的猎场,林中飞禽走兽数不胜数,鹿鹤沟几乎所有猎户,几乎都在南面山中打猎。

徐文山的目标,就是南面猎场。

山间蚊虫猖獗,败草扎踝,枯藤遍垂,野兔乱蹿,怪鸟泣血。兔子虽然还不错,但徐文山看不上这点肉,手中箭支也不多,不想浪费在它们身上。

在林中走了一会儿,徐文山发现一个大家伙。

那是一头体型庞大的麋鹿,通体黝黑,头上鹿角像山一样高高支起,正在远处低头吃草,时不时抬头四处张望。

徐文山赶紧蹲下。这个距离就算射中,弓箭造成的伤害也不足以击杀,他蹲伏着向前移动,慢慢接近那头麋鹿。

一无所知的麋鹿还没发觉自己已经被盯上了,但好似感受到杀气一般,忽然直起身,警觉地四处张望,鼻头抽动,好像嗅到了什么气味。

如果再靠近,可能会被发觉,尽管不是最好的距离,但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徐文山抽出箭支,搭在弦上,眼睛盯着麋鹿。

正要弯弓射箭时,从另一个角落飞出一支箭,朝麋鹿的头部激射去,就在这一瞬间,麋鹿低了低头,那支箭撞到鹿角上,落在了地上。

麋鹿被惊动了,撒腿就跑,很快就没影了。假如刚才那一箭中了,倒还可以追,但现在无论如何是追不上了。徐文山无奈地站起来,看到不远处,另一个人也站了起来。

那人也看到了徐文山,显得有些吃惊:

“这不是徐家的少爷么?怎么到这里来了?”

此人徐文山也认识,是鹿鹤沟里有名的猎户,名叫李四六。在李四六旁边,也站起来一个和徐文山年纪相仿的少年,是李四六的儿子李大壮。

据说这李四六每次入山,都会带一堆猎物回,人们都说他是鹿鹤第一猎手,不过这李四六倒挺谦虚,人前从不自矜功伐,有时还会送一些猎物下水给暂时困难的人家。

李四六带着大壮朝徐文山走来,又问了一遍:“少爷,你怎么在这儿?”不等徐文山回答,又拍了一记大壮的后脑,道:“快见过少爷。”

大壮憨憨地朝徐文山鞠了一躬,徐文山摆了摆手,举了举手中的弓箭,说:“跟你瞅上同一个猎物了。”

李四六皱了皱眉,他并不相信徐文山真是来打猎的,在他看来,作为一个地主家的公子,怎知穷人家的艰辛?歪歪地挎着一副弓出来狩猎,旁边还带个漂亮小僮仆,想必也是想过把瘾,他这种公子哥,哪像自己家这种要把脑袋别在裤子上讨饭吃的人家?

他根本就不懂狩猎的辛苦。李四六做出了判断,并暗暗藏在心里。

李四六擅长狩猎、靠狩猎吃饭,因此也对狩猎有着超出一般人的崇敬。对于徐文山这种“亵渎”狩猎的做法相当瞧不起,于是话语里就带了一丝不耐,跟徐文山说:“这里很不安全,我看你啊,这身子板,还是快点回去歇着吧。”

李四六对徐文山的语气有些不善。

李大壮知道自己父亲的脾气,他就是只服比自己弓术好的,就算你是地主老爷本人,也休想得到他的褒奖,为这脾气他总是得罪人。他局促地看了看徐文山,又看看自己老头,不知道怎么打破这尴尬局面。

徐文山自然不知道对方心里绕了这么多弯弯,只是说:“不歇,刚出来,就是想学学打猎。久闻您是鹿鹤沟第一猎手,我可否跟着你,观摩观摩你的狩猎神技?”

李四六受了这一记马屁,倒对徐文山的观感好了不少,语气也变得善了许多,说:“跟着看倒行,不过到时我可没功夫管你,自己小心别出危险。”

徐文山便提着弓,默默地跟在李四六父子后面。

大壮转过头看了看徐文山,徐文山冲他笑了笑,他对徐文山做了个鬼脸,就快步跟上了自己的父亲。

事实证明李四六有两把刷子,很快下一个猎物就出现了,这是一头野猪。李四六回过头看了看徐文山,发现徐文山已经持弓在手,轻蔑地笑了笑,转头对大壮说:“大壮,你看好了,打猎可不像别人想的那么简单,不是你射中了就算打着了。你看这野猪,它性情暴躁,一箭射中,它可能会反扑回来,这时候你就要小心了。”

大壮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李四六又回过头对徐文山说:“徐公子,你站远点,不要贸然出手,会影响我猎杀这畜生的。如果等会儿我打中了,回头分你点下水。”

徐文山轻松地说:“我就站这儿看你怎么猎吧。”

李四六皱起了眉头,说:“等会儿我可顾不上你,要受伤了你得自己走回去。”

徐文山说:“不劳费心。”

李四六弯弓搭箭,气度沉稳,动作迅速,一看就是经验丰富的老猎人。

只是给一旁的徐文山看傻了。

并不是李四六太强,而是李四六太弱了!

尽管徐文山之前就知道鹿鹤沟猎户水平堪忧,但他还是看得一阵无语。

李四六的开弓姿势、撒放手法都不对,他用食指大拇指捏住箭尾,撒放就是两指一张,箭就飞出去了。

徐文山刚加入弓箭社团的时候,第一次玩弓就使用的这种撒放手法,结果被学长狠狠地纠正了。

这种撒放手法叫做捏箭法,虽然不是不行,但缺点实在太多,用这种手法开弓必须马上把箭射出去,否则手指会酸胀。

实际上,鹿鹤沟猎手的撒放手法都是捏箭法以及捏箭法的变体。这种手法是人拿到弓箭后的第一反应。

也不怪鹿鹤沟猎手们靠箭吃饭一辈子,也没琢磨出正确的撒放手法,鹿鹤沟太封闭了,猎手们之间也缺乏交流,大多出于敝帚自珍的心理,把自己掌握的诀窍视为传家秘诀。

这样的环境,再给五百年也未必能点出什么科技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