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让张弛感到头疼的是装备和补给的问题。??? ≠
远征军此次来到北非是紧急空运过来的,空运的优点是快,几天的时间就从还处在严冬的冲绳赶到了炎热的非洲。缺点就是只能携带轻装备而不能带重装备。
于是,当远征军站在非洲战场上时,手里有的就是一把m1步枪和几挺轻机枪。
补给的问题就更为严重……英军绝大多数部队都是使用恩菲尔德步枪,弹药规格与m1步枪不一样(恩菲尔德步枪使用7.7mm步枪弹,m1步枪使用7.62mm步枪弹)
美式装备在英军中也有,但此时美式装备在英军中还不多,仅限于英军部队比如5o师、44师……
张弛曾经就这个问题向艾布纳提过要求。
“上校!”张弛说:“你们总不能让我们手里的m1步枪连子弹都没有就走上战场吧!”
“当然不会,将军!”艾布纳回答:“但是你知道的,我军正在与德国人作战,弹药十分紧张,尤其是美式装备的弹药……我们希望把它们用在更有用的地方,将来你们走上战场时,我保证你们会得到你们需要的弹药的!”
艾布纳言下之意,就是张弛这些中国部队此时还在训练中,分配太多弹药显然是一种浪费。
张弛当然不担心战局会怎么样……战局真要怎么样,那也是英国人和英国的部队先完蛋,张弛是担心自己的部队,部队手里有枪无弹,活动在二线是极其危险的。
“上校!”张弛说:“万一我们碰到德国人或是意大利人怎么办?我们甚至连反抗能力都没有!”
“别担心,将军!”艾布纳回答:“这里是塞得港,德国还离我们远着呢!”
“不管怎么样!”张弛说:“我希望你能就这个问题报告下蒙哥马利将军!我们需要大炮、坦克还有反坦克武器等等!”
“好吧,将军!”艾布纳不情愿的答应了下来,但从表情上看他显然没有这个意愿。
但张弛可不想就这么让艾布纳糊混过去,他朝身旁的电话扬了扬头,说道:“既然你愿意,那不如就现在吧!”
艾布纳终究只是个上校,最终还是服从了张弛的命令。
但结果却很明显,蒙哥马利一听到这个要求就带着不可思议的语气说道:“什么?要坦克、大炮……还要美式装备?上帝,我的部队也缺少这些东西,如果有可能,我还希望他们能给我来一些来!”
说着就挂上了电话。
艾布纳无奈的摊了摊手,摆出一副“看看吧,早就知道会这样”的表情。
张弛倒没有怀疑蒙哥马利的话,毕竟英军在阿拉曼战役中损失了三百多辆的坦克……那可以说是一个惨败,要知道那时英军总共只有8o9辆坦克,也就说差不多损失了一半的坦克,接着德军又是一连串进攻,此时英军坦克能剩下三百多辆就不错了,如果不是美军及时增援,只怕英军早就把北非给丢了。
对于这些有限的坦克,蒙哥马利先装备的当然是英军,然后是同为白人的澳大利亚军、新西兰军,然后还有法**、波兰军……这时代种族主义还是很明显的,英国虽然已经不行了,但他们的思想还短暂的停留在强大的“日不落帝国”时代里没有跳出来,于是理所当然的就以为白人比其它肤色的人种更为优秀。
然后,如果有多余的坦克的话,蒙哥马利甚至还会先装备印度军队,因为此时的印度军队可以说是最听话的殖民部队……这跟印度人的种姓制度有关,雅利安人就是白人,他们统治印度建立种姓制度奴役印度人的时候,就规定白种人的雅利安人是高种姓,于是印度很容易就接受同为白种人的英国人的统治。
这也是印度军队在此时还有相当的战斗力的原因……英印军先是在印缅边境的英帕尔打败牟田口廉也的进攻,又在北非配合英军击败沙漠之狐隆美尔,如果说没有一定的战斗力是不可能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印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不可一世了……印度的军队可是打败过法西斯阵营里两个甚至可以说三个强国的,放眼整个亚洲甚至全世界又有几个国家能做到?!
于是印度就想当然的以为除了英美两个国家外军事实力最强的就是自己了,一个“世界第三”就这么横空出世,接着就有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是驴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一跳,印度军队甚至可以说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军队,几天下来印度“强大”的军队就被打得惨不忍睹、落荒而逃。
说是落荒而逃那都是给印军面子了,那是成批成批的投降……中**队在兵力处于弱势的情况下以阵亡七百多伤六百多的代价,击毙四千多击伤一千多另外还俘虏了三千多……青藏高原补给运不上去,养俘虏都养不起,印度用这一招断敌补给还是很管用的。
有人一直不明白当年中**队打了胜仗为什么还要撤退,原因很简单嘛……补给被印军俘虏吃光了,不撤退还能怎样?!
张弛觉得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等英国人、澳大利亚人、法国人……还有印度人都装备完了,最后才轮到中国人,而且这还要看蒙哥马利的心情,那猴年马月中国部队才能得到装备啊?
无奈之下,张弛就给哈尔西了个电报表明远征军所处的窘境。
但哈尔西的回电却让张弛失望了:“张,身为一名美**人我无法左右蒙哥马利将军的想法,我所做的只能是给他提个意见,除此之外我也无能为力!”
对此张弛表示理解,毕竟战场还是要统一指挥服从指挥官安排的,甚至美军在这里都要服从蒙哥马利的指挥。
问题只是……
这个指挥和安排是有问题的,蒙哥马利严重低估了中**队的战斗力,偏偏他自己又没意识到这一点。8